一份份报告在这些企业核心高层内部酝酿着,看似温和,实则刀刀见血:
职能弱化与部门裁撤:即便需要支付高额赔偿(如N+6),企业也执意缩减在华业务,甚至直接关闭整个部门。
系统性替代:转移办公地点,通过大规模招聘印度裔员工,逐步取代原有华人员工的岗位。
像上面这些还是比较好的善后方式,起码被裁员工还能达到远高于标准的大礼包应对后续失业风险。
而下面这种“温水煮青蛙”式裁员尽显毒辣。
这种更隐蔽的做法是先将华人员工调往美国总部,名义上是“技术转移”,实则几个月后,待本土员工掌握核心技能,便以“签证到期”为由终止合同。
如此一来,企业既规避了高额赔偿,又能顺理成章地完成人员更替。
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合规性”:
面对本土员工,企业绝不敢如此操作因为怕被工会举报罚死,但针对外籍雇员,尤其是依赖工作签证(如F1)的华人员工,它们毫无顾忌。
签证到期后,这些员工不仅失去工作,还可能面临强制遣返,彻底丧失博弈筹码。
这不仅仅是一场未来将在数年内逐步实施的裁员计划,更是一场针对华夏员工精心设计的“人才换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