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时任CEO鲍尔默主导了微软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将原有的八大业务部门整合为四大核心板块:操作系统(OSG)、应用软件(ASG)、服务器(C+E)和硬件(WDG)。
在这场变革中,陆奇脱颖而出,成为微软“四大天王”之一,执掌应用与服务部门(ASG),统管Office、Bing、Skype等核心产品线。
其中,Office作为微软的“现金奶牛”,地位举足轻重,而陆奇也因此跻身微软权力核心。
然而,好景不长。尽管微软仍是全球最赚钱的科技巨头之一,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它却节节败退,被苹果和谷歌远远甩在身后。
董事会将矛头直指鲍尔默,认为他的决策迟缓导致微软错失转型良机。
2014年2月,鲍尔默黯然离场,一场长达五个月的CEO争夺战随即打响。
当时接替他的候选人有6个:COO凯文·特纳、硬件部门VP朱莉·拉尔森-格林、商务部门VP托尼·贝茨、软件服务部门VP陆奇、云计算企业业务部门VP纳德拉
六位候选人中,陆奇呼声最高——无论是技术背景、管理能力,还是内部威望,他都堪称最佳人选。
但最终,微软董事会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纳德拉,一位在微软深耕22年的印度老将。
这一决定看似意外,实则暗合微软的战略转向:云计算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而纳德拉正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