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斤分之“1”嘛。
冯骥才沏一杯茶端过来,“江弦,你来人文社有什么事吗?”
“我来给《人民文学》的王扶编辑递个稿子,正好看望看望你,听说你年底就要回天津了。”
“你有心了。”冯骥才大为感动,他对朝阳大街166号有极深的感情,后来每次来京城,都要住在这儿,哪怕搭椅子在办公室睡都行,温暖的跟家似得。
“稿子?”刘茵有些焦急,“什么稿子?怎么不投给《当代》呢?我们《当代》也不差啊。”
《当代》确实挺有声望,文学界除了殿堂级杂刊《人民文学》,又有“四大名旦”之说,即:《收获》、《花城》、《当代》、《十月》。
《收获》以其老成持重称“老旦”,《花城》以其婀娜多姿称花旦,《当代》以其理直气壮称“正旦”,《十月》以其清新潇洒称“青衣”。
还有《西湖》《作家》《山花》《青年文学》并称为文学期刊中的“四小花旦”
由此可推,《读者》《意林》《知音》《青年文摘》并称为文学期刊中的“四___”。
面对刘茵的“争风吃醋”,江弦有些无奈,“我和王扶编辑约好了,而且我还没在《人民文学》上刊发过作品。”
“你才这么年轻,着什么急,将来总有一篇能上去。”刘茵化作职场老前辈,先指点,再关心,“来,我先帮你看看稿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