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从章德宁那儿得知,第11期的《京城文艺》,已加印至80万份。
这是个很夸张的数字。
可惜在这年代,杂刊的加印热卖,并不会提高作者的收入。
在后世,出版社对于文字作品的支付报酬方式有三种:一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二是版税;三是一次性付酬。
这会儿则完全没有这样成熟的概念。
在中国,第一个搞商业化写作的是王朔,他带头与出版社谈版税,“不要稿费要版税”的举动,让出版社都不明所以。
话说回来,收入虽没增加,《棋王》的影响力却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江弦的名字。
《棋王》发表后第二周,青年报的记者便寻来了京城文艺编辑部。
记者名叫潘英,30来岁,拎个挎包,里面装着部海鸥牌120相机。
彼时的江弦,正在前楼与后楼间的篮球场上,和七八個男人一起打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