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这里,方招娣想起在今天文学研究会的《资料整理》上看到的一篇文学评论所写:
“这是放弃了表层的反思,转而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生活苦难,这也是江弦和普通作家在格局上的区别,这样子来写,读者便深刻的体会到:很多人同样也在“卖血”,很多人也都是许三观。
他们小事情可能会贪点小便宜,会让人看不起,大事情,从没糊涂过,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惜一路卖血,在最底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等老了,竟然忘记了自己还能享福。
这就是那一辈人,真真切切的人!”
话说开了,大家关系又近了许多,很多女同志取出几册提前准备好的《人民文学》,央求着江弦给她们签个名。
为什么是好几册呢,因为还要送人。
江弦觉得这已经挺好了,至少她们自备了12月刊《人民文学》。
记得江湖传言,王卫国,啊,也就是路遥,进京领取茅盾文学奖,不光车票钱是借的,还受人所托亲自买100册《平凡的世界》签名送人。
这么一趟下来,不光奖金花完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签名当然是没问题。”
江弦微笑道:“不过既然大家都是朱琳的朋友,我觉得签我们两个人的名字会更有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