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都交上来了?”
“32份,还差铁宁一个人的。”负责教务工作的陈珊珊说。
“这是怎么回事?”其他老师问了一句。
陈珊珊叹一口气,“铁宁说她假期有事儿,没来得及写,这几天正抓紧补着呢。”
“哼,别不上心,咱们文讲所也不是善堂,不是收容所,只要读了就给毕业。”
李清泉一脸严肃的强调,“我已经看过了,陈世旭那篇稿子写的不行,给个良等都勉强,让他拿回去改吧,太不像样了。”
李清泉不近人情,这是共识,他对文学艺术有着严苛的标准,这种标准绝不为人情世故所打破。
“有没有特别优秀的?”所长徐刚问了一句。
“蒋子龙这篇!”
小井老师扬起手里的稿子,赞道:“写的真好,《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打包票,这一旦发表,青年读者们肯定会给予热烈回应,我觉得能给一个特优。”
李清泉分析道:“蒋子龙同志很了解当代中国现实,阅历丰富,见的世面多,写的东西自然高屋建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