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行,这才试到了童话上面。
如果童话也不行,最后一条是相声。
“草房子?”
看了眼目录,这期的目录格外简短,《草房子》这篇文章就安排在这一期杂志的最前面,可以说这一期也几乎都是这篇文章,郑渊洁不需要刻意翻动页码,直接找到的首页。
“草房子”三个字是竖着排列,旁边有一行几百个字的编者按。
撰写的大意即这是一部富有品味、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中很多描写都会把你拉回孩童时代,引起深深的共鸣,这篇不光是给孩子看的,就算是大人看了,也会被触动。
江弦这一次的叙述风格浅易而又深刻、谐趣而又庄重,故事围绕桑桑和几个油麻地小学的孩子展开,讲述了桑桑六年的小学时光,他们有血有肉,眼泪和笑容都一样沉重珍贵。
看到《草房子》这样的名,郑渊洁联想到的很多,房子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因为供需关系是很紧俏的资源,草房子,似乎一下就给这个沉重的词语赋上了一层梦幻色彩。
这就让郑渊洁生出几分继续下去的兴趣。
车间的环境很嘈杂,不过郑渊洁早已习惯,平时写作中很快就会被拉入另外一个世界,今天看江弦的这篇也不例外,迅速的被拉入了那个梦幻的油麻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