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是在《儿童文学》修改稿子的时候,听他的编辑由岑讲的。
由岑是郑渊洁的伯乐,后来她在美国去世以后,郑渊洁同她的先生通电话,说想为她在京城购置墓地,他还亲自撰写了碑文:郑渊洁携皮皮鲁、鲁西西敬祭。
“是一部长篇,和《草房子》色彩完全不同。”有一位已经看过的编辑打趣说,“评论界好些人还在说江弦写《草房子》是收敛锋芒的成熟表现,扭头江弦就写了个这么厉害的东西,哈哈,我就说他这个孙行者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招安的。”
“你们忘了,人家可是写痞子文学出来的作家。”
编辑们七嘴八舌,郑渊洁听的一愣一愣的。
上次《儿童文学》上一篇《草房子》已经给了郑渊洁很大的震撼,这会儿听说江弦又在《收获》上面发表了,他立马好奇,从中少总社离开的第一时间,就去到附近的售报点买来一册《收获》的10月刊。
十几万字,花了他一个下午的时间才读完。
郑渊洁无法形容读完以后心中的那种震撼之色。
“什么人才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
李兰德,这个名字恐怕要伴随着争论火遍文化界了。
一个艺术的朝圣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