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笑了笑,“我听万方说了这件事,说文讲所里有个学生,没老师敢收,最后只好拉着他爸收下来了,一打听,原来此人是大名鼎鼎的江弦先生。”
“咳咳。”江弦老脸一红,“小林姐,你就别取笑我了,你知不知道曹禺先生什么时候有空?我还没去拜访过他。”
“真是不赶巧,曹禺先生出国访问去了,恐怕要过段时间才能回来,你那篇《琉璃月照铜钱街》,我们《收获》已经看过了,还做了一番讨论,你写的真是吓人,怎么会想到这么个题材?”
“也是我姐给我的启发,她有画画的爱好,却被家庭牢牢的束缚住,放弃了这条道路,我就在想,如果反过来呢?放弃家庭,选择爱好,一下子就有了思路。”
“原来如此。”
李小林忍不住佩服江弦那敏锐的观察力。
上次是从一句诗里获得启发,写了篇《荔枝》,这次又是这样子收获灵感,写了这篇《铜钱街》。
“你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发表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刊发以后的争议恐怕会很大。”
江弦也理解,《月亮与六便士》畅销于世一百多年,口碑两极分化。
喜欢的恨不得读一百遍,不喜欢的连两行都看不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