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稿子怎么样了?”李小林溜溜达达回来,一看着江弦,便关心起《受戒》的下落。
江弦也没啥好隐瞒的,把《京城文艺》领导班子对《受戒》的争执给李小林讲了一遍。
“这么来说,《受戒》的题材确实敏感了些,不是那么好发出去的。”李小林先是帮他分析完,又面露期待之色,“怎么样?拿给《收获》?”
“先不了,这事儿说不定还有转机。”江弦隐晦的说。
闻言,李小林叹了口气,一阵难受。
这是编辑们的职业病。
当编辑就是这样,一见到好书稿就两眼放光,抑制不住的兴奋,迫不及待要把它编辑出来奉献给读者。
说话间就到了饭点儿,扁豆焖面,洒上一勺蒜泥,相当可口。
江弦和李小林坐在院子里,抱着个碗,李小林和他聊起稿子。
“你那篇《米》写的不错,我来京城的时候,在火车上读了一遍,刚才去见万方,她说她最近也看了伱的这篇,在新华书店连着排了三天队才买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