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路15号。
朱琳趴在江弦的胸口,雨打芭蕉般娇艳,“你刚才写什么呢?”
“一篇新,打算投给《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朱琳“扑哧”一笑,“你给你孩子写的呀?讲什么的?”
“讲了乡村孩子们的小学时光,挺美好的一个故事。”
朱琳想了想,“伱是不是也看到那些批评了?”
江弦自然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自《米》出版以来,迎来极大赞誉的同时,文化界批评他的声音也不少。
好些位作家和评论家,都指责江弦不应该写这样的文章,批评他的文章只会一味的彰显人性的丑与恶。
还有位老诗人托作协的人给他带话,说:创作要注意道德导向,不要觉得《伏羲伏羲》受到追捧,就大肆发扬审丑艺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