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人之中,江弦虽然不是在场年纪最小的,但一看到他的外表,再联想到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已经碾压了在场的不少人,这份反差令不少人暗自诧异。
蒋子龙成名早,认识的人也多,加上他岁数不小,这会儿跟个老大哥似得,将周梅森、矫健、梁晓声这几张生面孔笼络进彼此熟悉的作家圈子之中。
大家聊着共同语言,最后竟然发现最能共通的话题都是江弦这个家伙。
“我跟江弦很早就开始打交道了。”
蒋子龙道:“我俩差不多同一年开始有作品发表的,我更早一些,但他成名比我还早一些,那会儿卢新华的《伤痕》风靡全国,能和卢新华比的年轻作家就江弦一个人。
当时有很多人还更看好卢新华。
这么多年过去了,卢新华还是只能凭借一部《伤痕》傍身,反观人家江弦呢,每一届的优秀、茅盾文学奖还有这次的鲁迅文学奖,一次都没缺席过。”
没人觉得蒋子龙这话是在拍江弦的马屁,以蒋子龙的身份,他也完全没必要讨好江弦。
作家们反倒都对蒋子龙的话发自内心的感到认同。
年纪最小的铁宁倒是胆子大,说话也不客气,“就别说卢新华了,那会儿和江弦齐名的刘鑫武老师,就说这几年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没办法和江弦同志相比啊。”
说不清为什么,铁宁对江弦有一种狂热的崇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