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的有些委婉,不过从维熙还是从姚笑愚的评价中,听出了他对这篇有着极高的欣赏。
要知道,姚笑愚在他们出版社,曾经是出了名的选稿严格,社里开玩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姚判官”,就是说到了他手上的稿子,一般都入不了他的法眼,会被毙掉。
此刻,从维熙见就连姚笑愚这个“姚判官”都觉得江弦这篇《十八岁》写的不错,那他的那份顾虑,目前看来似乎是有些多余。
“老姚,是今年哪一期的《花城》,你找一部拿过来给我。”从维熙道。
“主编,您要看?”
从维熙点点头,“我不仅是要看,我想,我还可以试着写一篇文学评论。”
“您写评论?”姚笑愚吃了一惊。
从维熙是以作家身份闻名的,他重返文坛后,先是以一篇《大墙下的红玉兰》突破题材禁区,开辟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一个新的领域——“大墙文学”。
后来他的近作《远去的白帆》又在1984年全国第二届评奖中,以接近全票的票数,获得了该届优秀中篇文学奖。
在文学界,他的主要身份是作家,很少写评论,不过这不代表着他评论写的不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