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年轻作家,在场的很多作家都是我的老前辈,作品都是我曾经读过的,像王濛同志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白羽同志的《火光在前》,丁凌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巴金同志的《家》.”
江弦一连点了很多人的名字,这其中既有“惜春派”,也有“偏左派”。
众人都有些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江弦绝对要表述清楚他的观点。
“我说的这些作品,有些是我小时候读到的,有些是我走上文学道路以后才读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在这些作品里,读到了一些隐藏的内容。
那就是‘形而上’的思想内容,以及思想中最深层的‘使命感’。”
众人听得专注,也就跟着江弦的话语思考。
听到他说的这个“隐藏内容”,俱是一愣。
可不就是如他所说?
不管是惜春派的作家,还是偏左派的作家,里当然都有一种“使命感”。
江弦紧接着道:“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作家,在写作这么久以后,在读过巴尔扎克看过川端康成以后,我渐渐的摸索出一条我渴望的写作道路,或者说一种更适合我自己的写作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