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言辞激烈,管谟业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立场。
“《高山下的花环》算不上好,甚至我觉得这部作品根本不是,与其说它是一篇,不如说是电影分镜”
“这篇的水准,大概跟我在部队写的英模材料差不多。”
这话不可谓不刺耳了。
名动全国的,在管谟业眼里,竟然只是一篇英模材料的水平。
在场的人都听不下去,也看不下去,替江弦,也替张守仁戳着管谟业的脊梁,讨伐起这个不知深浅的后生。
“你这话就像是鸡蛋里挑骨头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创作上,有着突破性的贡献,虽然在艺术上有粗疏之处,人物关系的设计也有过于戏剧化的痕迹,但其拥有的现实主义力量,完全能够盖过这些不足。”
“你也不想想,如果是电影分镜,如果是英模材料,那梁三喜、靳开来、赵蒙生这些个英雄形象,还能打动的了这千千万万个老百姓?”
“《花环》这篇结构大开大阖,人物命运大起大落,制造的矛盾冲突紧张又尖锐,又自然的在其中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故事的演进,的可读性非常强,绝对不是你所说的什么英模材料水平。”
“我们有些同志,还是太眼高手低了,自己明明没写多少文字,却整天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心浮气躁,不脚踏实地,如何创作出贴近于无产阶级的好作品。”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