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对江弦的印象很深,这是因为当初在文讲所的时候,他讲《红楼梦》时,江弦总能在课上提出一些堪称精彩的见解。
“你这部《红高粱》写的非常好,要是我的每个学生都像你一样优秀就好了。”吴组缃说。
“良师出高徒,您客气了。”江弦自谦一句。
吴组缃摇摇头,“学生的成就跟老师没多大关系,大部分时候,老师都只是一个带路人。”
他举了个例子,说他有一个瑞典留学生,跟他学了三年《红楼梦》,临毕业时,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从地形上看,怡红院和潇湘馆实是不远,黛玉和宝玉为何不能同居,抑或是出走?
吴组缃失望的说,“听了他的问题,我感觉我这三年真是白教了。”
“您别灰心。”
江弦安慰道:“他不懂得中国的社会,所以就不懂得宝黛的悲剧。”
“你看,他就明白。”吴组缃笑着看向陈荒煤。
陈荒煤扫了一眼江弦,“光知道你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没想到你对《红楼》还有研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