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的这个要求不是忽然间心血来潮。
江弦自从加入《京城文学》编委会以后,发掘了不少好稿子,编辑了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汪曾祺的《受戒》,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
以及路遥的巨作《人生》。
也不是王濛自吹自擂。
《京城文学》在他主编的两年间,佳作频出,期期都有好作品。
因为每期都有好作品,就吸引了更多好作品涌到《京城文学》,使得《京城文学》一步步晋升为一部文学界公认的名刊。
而在这些佳作当中,堪称经典的几篇,基本上都是江弦这个编委一手挖掘约到的稿子。
运用这年代最流行的“三段论”,能很简单的推断出,《京城文学》这部刊物面貌的改编,离不开江弦这一名编委的加入。
想到这里,王濛看向江弦的眼神便愈发炙热。
“怎么样?跟我一块儿去《人民文学》,关系我来给你调。”
江弦也是意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