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
忙碌了一天的京城漆黑宁静,人们早早上床休息,而就在夜的角落,位于通州宋庄镇辛店村的人民文学印刷厂仍不停的忙碌着。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式开启“夜生活”。
几盏昏灯映照着流水线,车间里一派热闹的景象。数台印刷机有规律地“跳动”着,一本本新鲜出炉的1982年第6期《人民文学》完成印刷、装订.
胡小华打了个哈欠,她今年60岁,已经退休10年了,由于有着纯熟的手工折页技术,退休后又被返聘了回来。
“胡师傅,您休息一会儿吧。”同车间的工人和她说。
胡小华也不逞强,给这几名工人叮嘱几句,就从包里翻出自己的杯子,喝一口水,在个破箱子上坐下。
嗅着浓浓的油墨味,望着一旁堆满的一摞摞已经完成印刷的图书。
这些图书的后面还散乱丢着一些图书,那是印出来的不良品,也可以说是残次品。
胡小华从这些不良品中捡起一册,掏出手绢擦了擦上面的纸屑和灰尘。
一般来说,书本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不良品,工人就算拿来看看,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不带出厂就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