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对于他这样钟情于现实主义的老前辈来说,这样一番夹杂着主旋律的探讨,绝对是正合胃口,足以令他大呼小叫、拍案叫绝。
“副总编想请您给这篇报告写文学评论。”吴克鲁说出新华社的诉求。
陈荒煤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们用我们中作协的稿子就算了,还得我们中作协来给伱们写文学评论。”
吴克鲁不好意思道:“副总编说了,这篇文章写的这么有高度,必须是最优秀的文学评论家才有资格写评论文章,最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又集中在中作协.”
“我就写这么一篇吧。”
陈荒煤捏着稿子,蠢蠢欲动。
好的文章就是这样,能勾的评论家们手痒,忍不住提笔抒发一下自己在这篇文章当中受到的启发。
此刻陈荒煤便是一种这样的心情。
江弦回去休息几天,很快收到新华社寄来的稿酬单,正是《理解万岁》这篇稿子的。
钱不多,一共也就四百多块,包含了新华社按名家标准的千字10块付给他基础稿酬,以及给他预付的10万册首印量印数稿酬。
江弦也不是太在意这一笔稿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