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我也是这种感觉。”
“亲赴前线,还记录下这么多战士们的喜怒哀乐,江弦同志了不起啊。”
“怎么不是呢。”
新华社这边马上准备起《理解万岁》这篇报告文学的出版事宜。
不过单纯这么一篇稿子就有点短,出版出来就太薄。
吴克鲁给江弦提出个主意,他们新华社可以请几名文学评论家来给这篇报告文学写评论,届时打包成一本报告文学集来出版。
江弦没什么异议,直接答应下来,这样的出版方式在文学界非常常见,像是《高山下的花环》出版的时候,也附带了冯沐和刘白羽两位同志的评论,这能让作品更加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能让书摸起来显得更厚实一点。任伟东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道:“附上文学评论是挺好,但是.”
但是!
江弦心里忽觉不妙,果然,任伟东马上提出:“能不能麻烦江弦同志你再把这篇《理解万岁》扩展扩展,再多写一些?”
“您能不能具体说说?”
“这是我的一个期愿,也是我那天和陈荒煤同志聊这篇报告时,共同产生的一个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