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老先生告辞以后,江弦一个人在屋里,静静读了一遍脑海中新合成出的。
要谈论中国的“寻根文学”,那就绝对没法错过这篇。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魔幻化的融合进了当中,这篇同样是将中国民间生活魔幻化的融合,每个人、每个场景,都蕴涵着深厚的哲理。
两篇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譬如,在《百年孤独》里,黄花是堕落和死亡的标志,也是所有灾难的标志。当尔基阿德斯溺水时,他的牙齿被细小的黄花覆盖,当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死去时,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起来,所有的人都被黄花淹没,所有的人都被困在了外面。
马尔克斯在中大量采用这种“黄”色。
异曲同工的是,江弦脑海的这篇同样也使用了一种“红”色。
为什么会这么相似?
其实说白了,他脑海这篇本质上是对《百年孤独》的一种模仿,只不过模仿的相当精湛。
这也是“寻根文学”的真相。
所谓“寻根文学”,其实也就是国内作家读了《百年孤独》以后,深受震撼和启发,一拍大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