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是《大众日报》,紧随其后连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也配发《编者按》:
“由江弦同志创作的中篇《高山下的花环》,发表后在国内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SZ全会以来我国文学创作领域的又一部佳作,作品中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情操,给人们以信心和力量,读来发人深思,催人泪下。
本报从今天起连载这部作品以飨读者.”
同月,又有《广西文学》、《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十多多家报纸或全文连载或刊发故事梗概,将这篇《高山下的花环》推介给广大读者。
在10月,上海的《青年报》甚至专门出版了“红花专刊”,用共计十六个版面来全文转载《高山下的花环》。
洛阳纸贵,盛况空前。
江弦去了趟隆福寺的中国银行,把这笔稿酬小心存好。
眼下10月下旬,京城里一片橙黄橘绿的艳丽风景,萧瑟而凄美。
江弦先去了一趟翠花胡同里的院子,开开门,院儿里一片荒芜模样。
吴庆华一家已经搬出去了,这会儿院子里寥无人烟,地上杂草都长了起来,只能搁着撂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