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几台机器挡着,江弦今天恐怕会被这群女工们扒下来层皮。
缪文民苦笑,这事儿闹得,都把作者请过来了也解决不了。
不过江弦的一通话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不依不饶的女工少了很多,就只剩下几个顽固分子。
后面几天,上级部门介入,女工们这才恢复了工作,开始了81年《十月》第4期的第二版印刷。
愈来愈多的读者与《高山下的花环》这篇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文化界的声音也从未停止下来过。
《花环》未发表之前,便收获了现代军旅“扛鼎之作”的美誉,以及文学评论家冯沐同志的文学评论文章。
发表以后,先是远在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一篇由张守仁撰写的《高山下的花环》审读报告。
他认为《高山下的花环》文笔朴实,感情深厚,更难的是,一篇八九万字的中篇,竟然能写活七八个人物。
除去笔墨最重的几人。
像是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形象写得也是光彩照人,崇高伟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