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期前,那儿是印尼的驻华使馆,嗡嗡嗡结束,给了文化b政策研究室使用,冯沐同志作为《文艺报》的主编,从政研室里挤出了两间房作为《文艺报》的临时办公地。
前年年底,和《人民文学》编辑部一样,《文艺报》就搬去了江弦很熟悉的地方——沙滩北街2号。
这间院子很大,文联的很多下级单位都挤在那间院子里办公。
放下自行车,江弦和章德宁很快找到《文艺报》的编辑部。
《文艺报》编辑部内水深火热,是“反精神wr”争论最激烈的地方,这场事件结束以后,《文艺报》领导全都受到了处置。
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江弦心里有些抗拒这里,所以这也是他第一次过来。
院儿里文艺报社有两处办公地点,其中一处是一座单独的简易小楼房,上到二层的梯子悬在一面外墙上。
木板房,江弦和章德宁踏在梯子上的时候咯吱咯吱直响。
虽然办公条件寒酸,但是自从《文艺报》复刊后,很多中青年编辑人才都成为了中作协和宣传部门的骨干,因而坊间流传着:“调进《文艺报》,犹如鲤鱼跳龙门”、“一入龙门,身价百倍”这一类说法。
正准备进去,一个男同志喊住了章德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