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小跑着往前冲,李龙知道这是美元的力量。
李龙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小院处在大路边上,交通是比较便利的,不远处就有公交车站。这里距离故宫那边不到一公里,放在过去也是在三环内的。刚才的那个院子更是已经靠近二环的位置了,以后妥妥的市中心。
这些院子能让自己买到,有机缘巧合,也有观念使然。
这时候燕京已经开始盖楼,虽然还没有到商品楼房的地步,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话深入人心,许多人还是觉得住楼房比住平院好。
或者说这个观念在全国都是一致的。
也因此这些院子就不好卖——普通人买不起,大家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和顾晓雨差不多,买个一里一外的套间就行了。这么大的院子,光收拾起来就麻烦的很。
有钱的人都找着要买楼房了,毕竟这些老院子哪怕是线路改造过了,想要住的舒服,那还是得有大动作。
这时候大运动才过去没几年,大家对于旧的建筑审美还欣赏不来,更喜欢摩天大楼和现代化设施。
大院子就不怎么受欢迎了。
李龙也算是捡漏——再过些年,等有些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院子已经不好买了。当然,还得有十来年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