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算了算,他收了三万三千多大扫把,其中三千多是留下来准备送给各单位的。
总的算下来,这一个“大单”,赚的差不多三万块钱。多收的三千大扫把付出了差不多近一万块钱,但四小队和兵团收的近两万大扫把是按三块五算的,没检查费,中和了一下,相当于综合就按三块五算的。
三万多块钱净利,很不错了。
每一笔钱在收货的时候都已经提前给出去了。所以现在到手的就是纯利。
清水河村那边做出了一万把大扫把,孟海自己就拿了差不多五千块钱。钱挣的爽快,麻烦也是真麻烦。特别是第二次提高标准的时候,他得各家去说。有些人不愿意,毕竟一开始就把标准定过了,也就孟海在村子里威信足够,加上收购权在他手里,他要真压着提高标准不收,别人也没办法。
所以其实也是挺麻烦了。要是李龙直面那些扎大扫把的,他不一定能缓和这种关系。
所以虽然孟海居中挣了钱,李龙这边利润少了一些,但李龙觉得就这样的方式还挺好,有代理人本身和村里人关系不错,不需要他出面,少了麻烦。
在钱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就是怎么减少麻烦。
孟海也很高兴,赚了这些钱,他借的买拖拉机和收割机的钱结清还能赚不少。而有了这么个大活,村里人虽然有些怨言,但实实在在的赚了不少钱,等这活做完,也就没说啥了。
毕竟人家给你提供了赚钱的机会,说不好听的话,孟海当时被人问急了,也回了一句:“你信不信,这样的机会你不干,换隔壁村有大把的人去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