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人工费反倒是最便宜的。因为大部分的地还没开垦出来,加上青壮比较多,人工费没后世那么贵。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其实大多数百姓手里的现钱并不多,能省则省,能自己干的基本上不会去雇佣别人干。
当然,割麦子这种活除外——太累了。李龙是实实在在的佩服那些麦客的,这玩意儿,在农活里真就算顶级难受了。
毕竟是在最热的时候,干最难干的活——还有的比的,就是摘棉花和摘红花。
在某个自封是最大的问答社区结果变成最无脑社区的地方,李龙经常看过一个贴子,为什么很少看到北疆和雪区的人外出打工。
其实有的,只不过少。毕竟这些地方人少地多,城市不清楚,在李龙这边这一块,人均地多,只要能沉下心来打理自己的土地,温饱到小康,超过平均线还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些年轻人宁愿在城市里干月工资一千五到两千的活,也不愿意回到家里干农活,那可是到年底一下子就拿一抱子钱的农活。
扯远了。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实也是愿意用机械代替人工的。
所以就挺矛盾的。
到后来出了采棉机,打药机,打杆机等等,连番茄都可以机器采摘了。只是目前好像红花还没办法机器采摘,这个比较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