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结巴,说话一激动就不连贯了。
“行了,别挑挑捡捡的了。”韩本忠拍了他一巴掌:“有白面馒头也堵不住你的嘴!”
“那……那……大桥吃了三个馒头……比……比。比我还多吃一个哩。”大春有些不满,为啥弟弟闷头吃,老爹就不管,自己只是说了一句就挨巴掌。
“那你弟是不说话,你说话了,那让人听到多不好?”韩本忠恨铁不成钢,“人主家对咱好,咱就好好干活!呆会儿割苇子可不能偷懒,不然捶死你。”
这时候韩本忠可没有了和李建国李龙说话的笑脸。这老乡兄弟俩都是实在人,那自己这边就不能丢面子,得给老乡长脸。李建国路上把事情说清楚了,这活本队因为有竞争,没多少人接,所以才找的外援。
按韩本忠的盘算,一家三四口人,一天怎么也能弄出百来个苇把子,一个一毛五,那就是十来块钱……这么好的事情,能轮到自己,那真是烧高香了,怎么可能不尽力?
这也是他叫的人都是亲戚的原因。亲戚知根知底,自己这个带头的好好说,亲戚干活也能卖力。换别人,要是不下力气,耍滑头,他还真不好管。
等李龙从县里拉来一堆木头板子,和四大袋子粮、两个铁皮炉子的时候,这边三个女人已经在老马号的院子里抽起了苇子。打来的苇子堆了不少——李龙猜测这都是人扛回来的。
这路可不近!
没办法,这年头运输工具少,别说马车驴车,架子车都少,人力还是占很大的部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