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角度调节好,然后透过这个玻璃放大境,九英寸的电视能看到十二寸的效果。
当然,也只能看成这样的效果,而且里面的人物还有点失真。
这是李龙回忆起来的。这时候卖电视可不像后世。后世一个展台里面每台电视都给你播放出来各种各样的节目,特别都是那些色彩炫丽的,让你看出来这电视的真彩色有多优秀。
而这时代的电视根本就不插电——一来白天是没节目的,在这个时候,玛县的电视只能收两个台,晚上七点钟开始,一个是二频道,央视的,一个是九频道,石城电视台。李龙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和石城的《绿洲新闻》。白天除了星期天中午十二点开始有央视的儿童节目外,其他时间也是没台的。
第二个就是不让变成旧品。别人买电视要的是新品,这年代你打开电视播放了,那就被默认是二手货了,所以基本上除了摆在柜台上样品外,其他的都是不拆封。
这时候卖电视的地方还会卖另外一种堪称比较神奇的东西——电视彩纸。
其实就是一层彩色的塑料纸,这玩意儿贴到电视屏幕上,再看电视屏幕里的人是五颜六色或者单一颜色的,不再是黑白两色,当然,不是真正的彩色,只是蒙了一层而已。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毕竟这玩意儿华而不实,还不如看黑白的。
李龙去买彩电的时候,那十八寸的BJ彩电一直摆着没人买,倒是让他挺开心。
虽然是彩电,其实屏幕也是那种凸面,平面的还要二十年后才能普及,平板的二十年后也出现了,但普及还需要很久。
李龙这张票是从票贩子那里买来的,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彩电票倒是不贵,不到一百块钱就拿到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