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想想这也正常。这年头大家缺的不是时间,不是体力,而是钱。只要有赚钱的办法,夏天能提着筐子走几个小时去石城的家属院卖总价就一两块钱的香菜,来回这么远,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和齐景月他们一掷几百买个打死的狍鹿子、野猪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这时候还算是贫富差距比较小的时候。
在上一世李龙记得和回村里来的年轻人聊天的时候,那些年轻人聊坐线路车时的经历。线路车四个人坐,司机说每个人加两块钱,就可以走高速,相当于乘客给负担了过路费,不然走国道就会慢一些。
年轻人讲效率,自然同意加钱,但同车的其他中老年人就不愿意,宁愿走国道。
李龙当时就在想,年轻人是恐怕不清楚那两块钱对于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赚的并不容易,那相当于当时的一公斤麦子、一公斤半的玉米。
就和现在一样。自己套用的是上一世的老经验,但实际上大家并不觉得时间赚钱是什么辛苦事情。自己捞了十公斤鱼,卖给李龙得五块,卖到市场上得八块或十块,虽然多费大半天的时间,但钱到手了啊!
当然,这费的大半天时间还能捞到十公斤的鱼,这种想法他们不是不会去想,而是转不过那个弯。
明明我自己可以赚到的钱为什么要让你来赚?时间效率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再回转到年轻人坐车的事情,年轻人觉得点小钱节约时间成本,但在中老人看来,时间成本几乎不算成本,钱才是真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