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奕在一旁插话说:”在下认同白兄所见。以当今太子仁德,今日继位,明日必立行科举,重用儒家,行孝文之事也绝非不可能。朝政必为之一新,岂非天下百姓之幸?“
张伯淳说:”当今圣上已年过七十,你我只需耐心等待,假以时日,太子继位乃水到渠成之事。若要快马加鞭,吾恐欲速则不达。“
王奕轻轻摇了摇头。“不然。国朝起于塞外,以塞外习俗,天子驾崩,须举行诸王大会,由会上公推首领,而非皇帝一纸诏书便可决定。当初皇上立太子为储君一事,乃故相刘秉忠等人极力促成,然而诸路亲贵各有中意人选。等到皇上不幸驾崩,恐怕诸王未必会遵从皇上遗愿。只有皇上早日禅位于太子,才是万无一失。“
众文人听了议论纷纷。
王奕又道:”不瞒诸位,在下与新任江南行台御史申屠大人相交甚厚,此番在下来杭州拜见申屠御史,便会与他商议此事。“
马兮彤听这些人又在议论出仕当官的事,心下只有恼火。道一却听得在意。王奕看来是极力想让真金太子早日登上帝位,为此还特地跑到这里来拜见江南行台御史申屠致远。道一前天已从周密和谢翱口中得知申屠大人为官正直,又心向百姓,可他只是区区一个行御史台的御史,在谁当皇帝这样的天下头号大事上又能做什么?
道一正这么想着,忽听谢翱大声说道:”诸位所谈之事,说到底无非是如何好让自己能早日为官,飞黄腾达。恕宋累不能相陪,就此告辞。“
说着他就要走。周密慌忙拦住,然后对众人道:”还有一事不可不说。老夫派人请几位明日同去径山寺一事,几位还未答复,不知意下如何?“
听周密提到这事,几位文人脸上有点尴尬。
过了片刻,张伯淳道:”公瑾所言,杨连真的恶行出自云峰妙高之徒福闻,此事恐怕只是道听途说。想妙高主持德高望重,江南佛子居士谁不敬仰。其门规甚严,万万不会出此等恶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