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北的这个想法也不过就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也是他在浏览网友们对《活着》进行评价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起因是杨北看到了一条评论:电影真的太短了,感觉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思,让人觉得不甚过瘾……要是能出个电视剧什么的,估计会更好!
正是看到了这条评论,才让杨北猛然回想起,原来世界当中的《活着》原本就是靠而改编成为的电影,现在既然他已经拍摄了《活着》的电影,那反过来再写一部详细的《活着》,又有何不可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杨北几乎都没有过多的考虑,直接就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活着》虽然已经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在了大家眼前,但是《活着》的电影和书上所写,则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杨北才能有动力去写。
电影和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从道具符号方面来说,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符号不是反复让观众欣赏的皮影,而是一个普通的木箱,一个用来放置皮影的木箱。
这个容易被观众忽视的道具符号指代家庭概念的含蓄用意,直到影片的结尾才引起观众的重视。
电影对历史寓意的视觉化改造。
《活着》从细微之处讲述生活中的事件及给予这个家庭如何的影响,影片在拟写的叙述之中展开喻意的层面呈现历史言说的真相。
而且从结构上来说,也是有不同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