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规划和工业发展角度上来说,京城是支持红星厂这么做的。
但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红星厂这么做,颇有种划地自治的意味了。
能容纳十万人居住、教育、工作和生活的区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城市了。
就算红星厂汇报的是生态化工业区,但也难掩二环外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卫星城的现状。
纵观历史,俯瞰全局,红星厂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把后现代的先进城市较为突兀地按在了这个时代。
60年代的京城外突然出现了一小座24年的县城。
当然,这种城市建设的反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24年小小型城市拥有的很多设备设施,在这个年代是做不到的。
亮马河生态工业区住宅区域并没有十几层高的大楼,普遍为6-9层的住宅楼。
因为有圣塔雅集团的工程设计援助,目前已经动工建设的住宅区在整体设计上有了较为年轻的法式简约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