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部的压力都在徐斯年的身上了,什么时候见着第一条船下水试航,才是他松一口气的时候。
所以不间断施工是营城造船厂自己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原计划三千人左右的工厂,现在已经在报批增加到八千人,甚至是一万人的大型造船厂。
来自于滨城造船厂的先进经验告诉他,要想快速实现生产,在当前机械设备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必须码人。
熟练的工人是需要时间和工程量来磨练的,新船厂在这方面更是挑战。
营城造船厂第一批选出来的技术工人已经前往滨城造船厂学习锻炼去了。
下个月会组织第二批、第三批,甚至是第四批……
徐斯年给安德鲁将了营城造船厂的技术储备能力,主要来源于船厂本身,其他包括滨城船舶、轧钢厂、炼钢厂,还有华清大学等等。
而人才培养和机械改造能力,更多的要依靠船厂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带动新的机遇,创造新的能力。
安德鲁听后沉默了许久,微微叹气道:“就算是如此,可我的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不可能24小时倒班工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