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其间艺术风格还有诸多不够成熟的部分。老人家觉得崔小明是年轻一辈的画家里,在这个领域走的比较远的画家。于是,他要我拨通了一个电话,便是给崔轩祐先生的。”
“他在电话里亲口里介绍了顾为经想要参加今年狮城双年展的想法,并希望崔先生能够给顾为经提供一些参展作品的艺术相关建议。”
“我把顾为经的作品,那幅《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发送到了崔轩祐的邮箱。并且注明了参展意图,构思,和该作品的使用目的。”
老杨发邮件的时候,信息写的从来都是很全的。
谁的画,怎么画的,来源如何,又要拿去用途如何,何时要用。
老杨做这种事情。
所有的信息都留得明明白白,即使是在电话里随便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东西,他也会不厌其烦的在工作邮件里多写一遍。
老杨直觉再灵,也不可能当初便能预料到今天的场景。
顾为经第一版的《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只能算是一个模糊的构思,那时候,杨德康甚至都不太认为顾为经真的能入围这届双年展。
老杨随手画一个,都能算是名人书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