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匮乏的古典时期,上流社会的男女贵族们看画展和雕塑,就像是今天的年轻人看电影一样。
最受追捧的作品永远是有时间感的作品,它是会“动”的,会向你讲故事。
看《八十七神仙图》像是参加了一场飘渺仙宫的众仙聚会,看《富春山居图》则像迈入了水沙青峰间,游山玩水。看《海中的升起的维纳斯》像是看到了一场美神的歌舞,看《哀悼基督》像是见证了一场宗教启蒙洗礼……
酒井胜子看着画布上自己绘制的烛光,遗憾的叹气。
她自己的技艺仍然停留在“于纸上临摹”这个部分,这幅画依然是二维的。
画的只是很像,那点烛光还不够立体,无论离眼前的真实世界,还是女画家卡洛尔笔下灵动的感觉,都有很大的差距。
更谈不上,让前辈大师的灵魂,从她的笔下活过来。
酒井胜子望着身边的顾为经一直在盯着画布,一动不动,有些担心。
“顾君,别太强迫自己,损耗了精神。”她认为顾为经似乎有些过于着急了,所以柔声劝说道。
画家是很容易钻牛角尖的职业,印象派更是职业病的高发区。
雷诺阿、莫奈、德加、梵高……这一票人都在揣摩光线时,都先后出现了精神问题的症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