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墨水和颜料,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老墨比新墨画出来更好,味道更清雅,行笔更顺畅,这不是啥很费解的走进科学式的玄学问题。
首先,墨锭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确实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它的地位已经从主流的书写工具,退化成了小众艺术爱好者才会用到事物。
市场太小,制墨厂就无心精研好墨。
明清两代制墨是高度发达,工序流程非常细分化,精细化的产业。
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每一项工序都有专门只精研这一样儿的大厂子,而且是一干就是好多代人,都能活的很滋润。
当代这么玩的墨厂早就倒闭了。
其次,就是工艺问题了。
百年老松根,鹿角胶这些传统原料,要不然是挖不到,加不了,能加也太贵,只能用松枝和凝胶代替。
民国十五年开始,徽州制墨厂开始大量引入德意志低成本炭黑代替更繁琐的炼烟法,后来八十年代的制墨法降本增效的改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