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墙面上挂着的画作都不过分复杂。
这幅油画的篇幅本来就不算大,又受限于从打稿到收尾,总共加起来,也不到两个小时的创作时间。
顾为经就算像章鱼一般,能有八只手一起画画,也没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照顾到主体人物精巧玄妙的气质塑造的同时,还能对后方的远景做出多么细致入微的雕琢。
所以他必须在绘画的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取舍。
依旧是迅捷轻盈的笔触线条,朦胧的细节镌缕和巧妙的氛围塑造三者的结合。
依旧巧妙的抓住了印象派画法的神髓。
关键在于线条。
如果坐椅上的那个男人是创作者用印象派里关于颜料光影变换的美术理论,赋予了他千变万化的神秘感。那么画家则通过驾驭线条的美,通过笔尖每一丝的曲与直,通过指尖每一划的轻与重,触摸到了背景上这些画中之画的灵魂。
顾为经塑造这些远景的线条的过程中,用笔的感觉有点类似于他在速写板上为蔻蔻小姐画肖像时的感触——即用最精简的笔法,最干练的线条,画出人体肌肉那种复杂而流畅的气质。
但这一次的整体感觉要比上一幅素描更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