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看到期刊封面的时候,古斯塔夫博士却是信了三分。
满分十分中的三分。
也许这便是古玩鉴定行业口中的“对味”吧?
古斯塔夫能在作品的笔墨色彩之间,找到很多早期印象派作品的特征。他又找不到任何晚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的用笔特质,用来当作对论文结论的“一票否决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幅绘画于1870年的古典油画,它上面肯定不可能出现1908年以后才逐渐走入主流艺术圈视野的立体主义流派的用笔线条。
这就像有些明代的景泰炉上会出现一些波斯语的吉祥经文,这是明代商业发达,文明融合的珍贵痕迹。
可无论怎么文明融合,谁家的景泰炉上出现了乾隆皇帝的提诗,或者“微波炉专用”的落款,这说破天了也不可能是明朝的东西。
从任何角度上来看,画面都符合最早那批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特征。
古斯塔夫直觉告诉他,这也不像是一幅现代人的山寨仿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