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创作的过程中,便首要考虑的“批量复制”属性的东西,才有能力将这种文化印记——没准没有那么亮,没有这么好,却凝实许多的文化印记,推广到世界的每一处角落。
从太阳变成了一枚小光珠,变成了手间的纸灯笼,草丛上的萤火虫。
相比高不可攀的太阳。
纸灯笼与萤火虫,同样的发着光,而它们才能亲切的飞进千家万户,类似一张张被当作商品包装纸的版画,又比如星巴克、Costa或者瑞幸这样的连锁咖啡店。
它们售卖的从来都不是咖啡和包装,而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感。
咖啡馆或者茶馆,古往今来,东西南北,都是一处关于“信息交流”的驿站,五湖四海的旅人在同一处屋檐坐下,一起喝一杯咖啡,然后再彼此分离。
它的开放性、公共性、流动性,让它成为了讨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
最经典的例子。
传说中弗洛伊德、马赫、哥德尔、薛定谔、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哈耶克、门格尔,甚至伟大导师列宁和斯大林同志,都曾是维也纳的中央咖啡馆的常客。据说列宁曾在咖啡店的桌子上为著名的《真理报》写过稿件。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身份。
从俄国流亡者到富有的大贵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