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到绘画。
早年的美国文艺届评委喜欢“温和无害的反应种族问题”+“残疾人话题”。
比较偏向于温馨美满,合家欢的风格。
这种作品一出来,评委们会心一笑,就知道这是要评奖的。
奥斯卡就表现的很有代表性,《绿皮书》,《阿甘正传》这种黑人白人亲兄弟,包括《国王的演讲》、《万物理论》这种励志流传记电影,都是组委会投票时的心头好。
欧洲文艺界则会更加激进大胆一点,更关注同性恋问题、难民问题。
对情色容忍的尺度也要比保守的美国人大的多。
历史题材大家都还挺喜欢的。
不过,反应屠杀题材的作品创作时需要遵守那些艺术伦理,能否在作品中赤裸的重现屠杀场景,还是只能采用朦胧的手法来刻画,美国社会和欧洲社会之间有非常强的观念分歧……
总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