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配
榆林城。
通常来说,城池越大,需要的守军越多,防守时的防线越长,就越容易出现纰漏。
但榆林城并不需要遵守这一规律,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榆林并不是一座城。
而是作为陕西直面蒙古的防御重镇,一个类似潼关、山海关那样的堡垒要塞群。
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它还不是边境,只是个农耕游牧分界线上自发形成的市场。
后来设立于鄂尔多斯的东胜卫失守,榆林才被立了个寨子,叫榆林寨,作为与南下蒙古拉锯的前沿哨所。
明廷在绥德设立了延绥镇,并将榆林寨拓建为一座榆林堡。
直至成化年间,榆林设卫,依着榆林堡又修出了北城,作为榆林卫城,此后百余年,随着明军在这片战场上越来越强势,榆林城也从前沿哨所,变成后勤基地,不断地进行规模巨大的扩建。
围着一座城,扩完北边扩南边,一圈城墙围着一圈城墙。
西城墙修到榆溪河,东城墙拓到了驼峰山下,宽度无法增加就进一步增加长度,南城墙修至榆阳河岸,北城墙一直推进至红石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