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其他办法证明功绩。
而李鸿嗣太需要证明功绩了。
他在延绥镇当入卫游击时,赶上宁远之战,回去升任宁塞参将,第一旅旅帅高应登,当时就是他宁塞营的兵。
来自长官的每一道命令,都是催促他建功立业的现成鸡血。
这实际上也是无奈之选,高应登也要立大功,领精兵强将只盯着崇德皇帝的本阵追击,李鸿嗣只能在后面捡点边角料。
八旗逃跑的队形太显眼。
他们虽然是溃逃,但在逃命中依然能保持基本的队形。
这倒不是他们真精锐到这程度,被打崩了战意全无还能维持队形,而是黄台吉手上的两黄旗只折了一点镶黄马队,护军、前锋二营也未受太大损失,能交替着以马队迭阵殿后。
有这样的保护,换汉军、蒙古军过来也照样能在溃逃中整队。
只是汉军、蒙古军的溃兵,本来就是在歹青的地位就是垫刀的,攻坚他们先上,挨刀他们先来,哪有八旗给他们殿后的道理。
哪知道高应登这狠人,对那些扔在后边的部队看都不看,只管追逐两黄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