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四十五章 加盖 (1 / 7)

作者:夺鹿侯 最后更新:2025/8/9 18:04:45
        第五百四十五章加盖

        杨鼎瑞基本上是战前元帅府最有见识的文官了。

        他过去的官职在延安府算高的,又是进士出身,在京师见过四面八方的人。

        所以他很清楚,为啥很多英雄豪杰都是割据势力,难以一统天下——别人听不懂你说话。

        天下是书同文、车同轨,但没有语同音,尽管有所谓的‘官话’,但因历史发展,官话也分出了好几支。

        最初的官话,是中原雅言;衣冠南渡以后,是金陵音;南北朝,南朝官话又成了江东吴语音;隋唐一统,又回到了洛阳音;到元代,官方国语成了蒙古语,官话除了金陵、洛阳这南北两支之外,又多了元大都的北平音。

        到明代,在南京制定了洪武正韵,但洪武正韵不是南京音,恰恰是为了纠正南京音,因为朱元璋最厌恶江左吴音,他觉得南迁到江南的南朝不是正统,再加上身边一票苏北、皖北、鲁南出身的军事贵族,朝堂上当然以他们的言语为准。

        所以到了明中期,正统年间的宁王朱权就给《雅韵》做了个序,指出大明的所尊的标准音中州韵的区域,北不过彭城、南不过定远、东不过江浦,西不过睢阳,出了这个地界全是土话。

        这里面南不过定远,是凤阳府的定远。

        就好比‘俺’和‘恁’,一个表示我,一个表示你,经常出现在朱元璋、朱棣等人的圣旨上,但这并不是他们发下口语方言化的圣旨,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这就是当时的雅言正音。

        陕西,尤其是他们如今所在的陕西西部,跟东边属于南辕北辙。

        路途遥远,不同的语言方式天然就会带给人提防的心态,而文字是一样的,因此杨鼎瑞看见刘承宗编出的连环画,当时就眼前一亮,内心笃定这是传播元帅府影响力的好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