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起兵以来,数年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刘承宗被蝗灾打傻了,头一次噙上了素瓷烟斗,坐在元帅府衙门高大的石阶上仰头望天,像被抽去了全身力气。
他是不论如何都想不到,起事以来最大的危机不是那些无比强大的敌人和对手,而是不起眼的小蝗虫。
河西闹蝗灾,他可以把蝗虫杀净,因为在他治下的河西有近百万人口,就算来几千万蝗虫,也无非是一个人逮住、杀掉几十只蝗虫,可怕的蝗灾就没了。
可是在土地广袤的青海,他是真没有能力跟蝗虫斗。
更何况在一开始,他就没想到蝗虫会跑到那边去,因为那没人啊,没人也没田地,蝗虫跑过去吃啥啊?
偏偏他忘了,人尚且能相食,蝗自然也能相食。
只有基数够大,蝗虫群就能掠过大片无粮地,在合适的地方产卵。
想通了这一点,刘承宗摔了素瓷烟斗,恢复斗志命羽林骑备马,踏上了前往康宁府主持灭蝗的路。
正当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康宁府七县的求援信也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蝗灾,秀才出身的蹿蹿表现出非凡才能,以一己之力稳住了康宁府局势,制定了非常得体的备蝗策略,可即便如此,刘国能和刘九思依然对来年收成充满悲观。
因为康宁不同河西,地广人稀的康宁府没能力像河西那样对蝗虫卵发起大规模歼灭战,地下留存大量虫卵,即使能躲过今年秋天这波蝗灾,明年开春的蝗灾他们也躲不过去。
尤其是康宁府的地域环境,导致这里的田土可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太少,普遍只有三样儿,麦子、青稞、豌豆,前两样就不必说了,蝗虫特别喜欢吃,就连最后的豌豆,对饿急眼的蝗虫群来说也是照吃不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