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宗并不担心河湟,那里有父亲、老师还有承运,反倒是只有军队的临洮府,在面对蝗灾侵袭时毫无抵抗之力。
不过武攀龙和宋守真带来的乡官队伍解决了这一燃眉之急。
“两天了,还有十九天。”
承运殿的正堂上,刘承宗把自己彻夜未眠编写的治蝗册交由四十名乡官传阅,人们边看边听他讲解:“蝗虫在哪儿吃粮,就在那产卵,两只蝗虫能在地下三寸产五十颗虫卵。”
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人们都知道蝗虫生得快、死得也快,但没人知道蝗虫究竟能生多少,也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此时飞入兰州境内的蝗虫何止数十万,只需要二十一日,蝗虫数目就能以十倍的速度膨胀,唯一能限制它们数量的东西就是粮食,只要没吃的,蝗虫就只能自相为食,直至进入冬季死个干净。
“所以你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捕蝗,第二是收蝗,第三是灭卵。”
说着,刘承宗展开舆图,身上在临洮府的地形图上划过,道:“宋守真在兰州,武攀龙带四十名乡官到地方去,组织百姓建立捕蝗队,二十人一小队、四百人一大队。”
“每小队分左右翼,左翼两人持锹,掘一丈长、四尺深的土沟,浮土堆在对面;四人在沟后,两人在沟旁,用长帚把蝗虫扫入沟内,填满了就埋,埋实压死;另外两人用长柄皮掌,把扫不进去的蝗虫拍死。”
“右翼十人组织妇女儿童捕蝗,捉到的活蝗虫,拔了翅膀,用小盐水泡死,使其吐出黑水,放在太阳下晒干,可以留以自用,也可可卖给官府;捕到的死蝗虫,直接卖给官府,换粮、盐、钱皆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