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只是假设A、B两台机器。实际上,C可以管理几十、几百、上千台机器。共享的存储设备也不止一套,可以是多套
C通过各机器上的监控程序,间接管理所有的资源。
至此,云的雏形出现了,但还不是云。因为,所有的这些管理和控制,都还是数据中心自己的职责。用户还无法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主管理。
怎样才能彻底实现云呢?
在前面的铺垫下,后续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管理服务器C,管理更多的A/B,层层叠叠的交错进行,最终形成了一个资源池。
然后建立终端的服务器D,用D来管理无数个C资源池,而这个D,就是所谓的云服务器了!
为了便于分配和管理,D把庞大的资源池划分成多个小组,这每个小组就相当一个虚拟的数据中心(或者叫“计算中心”)。
D再从各个“计算中心”里提取计算资源,创建一个个用户环境。每个用户环境就相当于一个“机房”,这个“机房”包括CPU、内存、存储等资源。
D同时还给用户提供登陆访问的接口。用户通常用浏览器、客户端来登录这个接口。
作为用户,当你用浏览器连接到D提供的访问界面,就可以建立一个账户,并且输入你的账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