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桄桄剧团拿回了箱笼道具,杨团长带着剧团残余的演员开始到处巡演。
但是那时候演员凋零,一场大戏的人手都凑不出来,只能演些小戏,小戏进不了大城,多在乡间出演。
再加上那时候是五几年啊,西南这边好不容易不打仗了,百废待兴,都忙,没空看戏。
乡间本就赚不到多少钱,看的人还少。
本就很少的演员又开始流散。
路上虽说收了一些学员,但是因为缺人,没出师只能先顶上,结果演的不好更没人看,陷入了恶性循环。
杨团长坚持到了1961年,返回天汉,改名南郑县剧团,那时剧团仅仅还有十八人,其中演员只有九人。
再后来,1977年,改回南郑桄桄剧团,延续至今。
并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入选非遗之后,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也仅仅是保证了最基础的,人能活着而已。
戏还是没人看,全靠拨款苦苦支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