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说来简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近战肯定要排除了,近战型灵活构装的内部运动结构太过复杂,需要太多操纵指令才能实现。而且在近身战斗之中的因变量太多,要把这一切都考虑进去的话,控制律不知道有多复杂,就算是有土源晶基座,‘众星装置’的体积也难以控制。
而远程当中,方鸻首先考虑的是实弹,因为实弹耗能低,虽然有装弹与携带量一系列问题,但装弹这种固定动作写入‘众星装置’之中并不复杂,携弹量对于中型以上的构装来说往往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但最终他还是排除了这个方案,主要是因为实弹的瞄准、后坐力的应对还有在空中维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仅仅是类似于狩龙人一样两条持枪的手臂如何运作,就让方鸻头大如斗。
是的,由于狩龙人并不具备飞行能力,因此方鸻喜欢自己在空海之中作战,至少要有一型可以飞起来的灵活构装,游而击之——游骑兵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他不是没考虑过不要手臂的形式,直接把魔导铳装在构装体双臂之上,用弹链或者弹鼓供弹的方式来解决,但后坐力和平衡问题还是一样困难重重。
最后方鸻还是选择了魔导构装的形式。
但不是完全的魔导构装,完全的魔导构装要考虑供能、超载、法术的组合与内部的散热平衡一系列问题,对于计算力的需求比普通构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最后选择类似于‘歼灭者’的飞行方式——即用盖伊水晶提供升力,再用其他手段实现前后左右上下的飞行能力。
当然肯定不能直接使用歼灭者的设计,因为歼灭者那个微型盖伊发生器也太小了点,根本承载不起他想象之中游骑兵那个大小的灵活构装的重量。
最后在检索了一番那些自己可能比较容易到手的设计图纸之后,方鸻有点惊喜地发现正有一类构装设计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