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摆在台面下的原因还有两个,一是罗耀国、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他们四个拥有地盘和军队的太平天国大军阀都需要在“天京剧变”和“天王圣贤化”后,安抚住各自的人心和阵营。
二是除了罗耀国之外,其他三王都不大懂“共和”,得回去找幕僚们好好商量,以后要怎么“共”,要怎么“和”?还有那个《临时约法》又要怎么拟定?就算罗耀国自己,也得好好和底下的智囊们商量一下。
总之,是既要天下为公,又要打好各自的小算盘.这个“共和”,还是得一步步来。
另外,罗耀国自己还有两件私事要办。
一是婉贞已经到上海有些日子了,是翁同龢和荣禄一块儿护送她南来的,罗耀国只是让人把她安置在上海滩的一所花园洋房里,连面都没和人见过。
人家小姑娘还没成年,罗耀国当然下不去嘴儿,得养成不过面还是要见一见的。
二是肃顺、李鸿章、元保到了上海,还带来一大群法兰西顾问和一位红衣主教,可能还有一个法兰西帝国的公主名叫马蒂尔德的拿破仑三世所谋仿佛甚大啊!
所以罗耀国觉得自己有必要回上海去会一会这帮人。
罗耀国这时就坐在官舱里面,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静静的瞧着王利宾,手边还摊着一张李鸿章写给他的亲笔信。
李鸿章在这封信上写了一大堆品评共和和君宪这两条路线优劣的文字.读起来还挺专业的,仿佛这位“中堂”是真懂行的,看来他这回出洋是学到真本事了!
也不知道和谁学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